我國建筑節能推廣中的社會資本開發與利用研究
研究起止日期: | 2011.06~2012.12 | 成果水平: | 國內領先 |
成果第一完成單位: | 濟南大學 | 項目負責人: | 隋敏 |
成果主要完成人員名單: | 朱孔來、趙學強、張炳發、柳興國、劉毅、王顯尊、陳曉輝、蔣楠等 | 成果驗收日期: | 2012-12-26 |
成果體現形式: | 論文 | 研究形式: | 獨立研究 |
知識產權形式: | 無 | 應用情況: | - |
知識產權內容: | |||
第一完成單位情況: | 單位名稱:濟南大學 |
||
轉讓意向與范圍: | - | 推廣形式: | - |
成果簡介
該研究任務來源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1年科學技術項目計劃,項目編號:2011-R1-5,旨在為我國建筑節能推廣中的社會資本開發與利用提供可行的發展思路和方向。該課題成果的完成,對我國建筑節能推廣中面臨的障礙進行全面的調查與分析,創新性地提出社會資本的開發與利用在我國建筑節能工作開展過程中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不但在理論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在實踐上為相關部門出臺建筑節能政策及其在實際推行中的順利落實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持和參考資料。
該課題在回顧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我國建筑節能推廣中社會資本開發與利用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進行了剖析,指出社會資本形成來源較為單一、社會資本風險防范機制缺失以及社會資本開發與利用的手段較為落后。進而提出對建筑節能推廣中的社會資本進行概念重構與重新分類,將社會資本界定為嵌入在行為主體與其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所構建的網絡關系結構中的實際或潛在的資源集合,并具體分析了社會資本的基本屬性和特殊屬性。在此基礎上,按照建筑節能推廣中社會資本的主要來源渠道,將其主要劃分為政府提供的社會資本、金融機構提供的社會資本、企業提供的資本、媒體提供的社會資本、第三方提供的社會資本等五大類,并剖析了社會資本的構成要素:網絡、規范與信任。然后,深入分析社會資本影響建筑節能效果的作用路徑,具體體現在社會資本對物質資源與人力資源獲取與整合的影響、社會資本對成本費用節約的影響、社會資本對建筑節能技術創新的影響。隨后,以房地產開發企業為例,實證檢驗了社會資本在建筑節能推廣中的具體應用,并最終提出了一套切實有效的社會資本開發與利用策略。
該課題完成后所取得的成果,如能得以實施,能夠產生較強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設計一套科學的建筑節能推廣社會資本指標體系,將為推動我國建筑節能推廣工作提供明確目標,具有良好的導向性;為政府在建筑節能方面的宏觀管理和決策提供有效"工具";而且能夠調動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勢必會收到統籌資源、整合配置、物盡其用、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促進資源的獲取與整合,成本費用的節約以及建筑節能技術的創新,從而服務于利益相關者價值的增值。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控制“短命經濟”的管理政策研究[ 04-20 ]